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方志工作业务建设
   
方志工作
方志动态
业务建设
政策法规
数字方志
 
 
业务建设
 
浅谈县志续修关键环节业务之重点—以《宝应县志(1990~2005)》为例
发布时间:2014-5-30 收藏本文
编者注:该文为县志出版后,总结修志之经验得失而写成,县志编揖部主要成员曾看过并提修改意见,省志办市县指导处陈华处长指导斧正。今将此文推荐给镇、区志修志工作者,希望能给修志工作有所裨益。
内容提要: 本文以《宝应县志(1990~2005)》为例,在其编修过程中,认真分析研究各关键业务工作环节,把握其业务工作要求特点和内在联系,抓主要矛盾,以各环节业务重点为中心明确目标任务和质量标准,把志书的总体质量分解落实于各环节中,以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取得志书整体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县志续修   宝应县志   关键环节  业务重点
历经近九年努力,《宝应县志(1990~2005)》得以付梓面世。回顾本部志书编纂过程,就业务层面而言,主要有篇目设置、资料收集、初稿编纂、部门“三审”、初审复审、分纂总纂、终审验收和精细打磨等关键环节。于每个环节开始前,认真分析研究各环节业务要求和内在联系,善抓主要矛盾,把握业务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和质量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志书的总体质量按各环节工作特点分解落实,以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取得志书整体质量的保证,达到预期效果。方志出版社冀祥徳等在审稿中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该志书是近年来编纂较为成功的一部续修志书,有较大的出版意义和价值。
首把篇目设置关,在特点特色上做文章。篇目是志书的骨架,篇目的优劣是打造质量上乘志书的首要基础。篇目设置中,在遵循志书篇目设置的基本原则,力求志书篇目符合“不缺要项、领属得当、排列有序、标题准确”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志书篇目的个性化特征,即彰显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一是传承更新前志篇目。作为续修志书,在传承前志篇目的基础上,为体现新时期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成就,对前志篇目采取“合理保留、调整合并、增新扩容、升降层次”的举措,由前志的27篇调整扩容至本志的32篇。其中,保留前志篇目11篇,调整重组13篇,升格设置5篇,新增设置3篇。二是彰显时代特征。宝应是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本部志书断限内的16年,正是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的16年,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发展变化。本志增设“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开发”两篇,集中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在其他有关篇中,设专门章节对党政机构、司法、劳动制度、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予以介绍;从前志“交通邮电”篇中析出“邮电”组建“邮电信息化”篇,以反映新时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在“社会生活”篇中增设“流行新词语”节,以利收录改革开放后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而产生的新词语,等等。三是强化地域特色。宝应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曾为传统农业大县,但随着经济社会领域不断发展变化,地方特色也随之由传统农业特色向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变。水资源开发在省内独树一帜,以荷藕、慈姑为主的水生蔬菜种植业和以特种水产品养殖为龙头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宝应已成功从水资源大县转型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县;以宝胜集团领衔的电缆制造业、以藕制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及玻璃水晶、文体教玩具、电子陶瓷、管件、车辆配件等地方特色产业唱响宝应经济建设主角;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农业“三品”建设等对传统农业的深层次革命以及发展较快的城乡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等,在本志篇目设置中都得以充分体现。
二把资料收集关,在全面系统上做文章。志书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没有翔实的资料基础,就不可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也发挥不了志书的功能作用。笔者实践认为,在资料收集中,首要任务是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此基础上再挖掘资料的典型性或个性化特征,本着这一指导思想统一县志编辑部全体人员的认识。资料收集工作开始,我们即分篇召开承编单位资料收集工作会议,与各承编单位共同分析研究所承编篇目的资料收集范围、标准、方法和途径,逐章、逐节、逐目研究制定资料收集方案,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基层。在资料收集中,我们特别强调资料的组成要素不能缺省,尤其是上下限时段和过程节点性资料要素必须齐全,过程性资料达到纵不断线,必须完整系统。在此基础上加强收集重大事件、重要成果、新生事物、技术进步、经验教训和行业(部门)特色等方面的资料。在收集中即便难度再大,其标准也不予降低。例如,由于企业改制、机构撤并和统计口径变化等原因,导致1997年后商贸服务业、工业等篇资料难以收集,志书断限内后半时段资料缺口较大,难以反映改革开放后这些行业发展壮大的实际状况。我们就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收集资料:一是到相关上级主管部门查阅档案资料;二是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相关专业人士的回忆;三是组建调查队,深入工业和商业企业一线调查;四是请各镇配合抽样调查;五是提请各专业协会挖掘相关资料;六是请工商部门提供企业登记资料。通过1年多多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收集资料,获取了大量珍贵资料,并经过相互印证考订,基本满足志稿编纂需要,使得商贸服务业、工业等篇现有志稿既丰满又有深度,没有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三把初稿编纂关,在内容配置上做文章。初稿编纂是志书编修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志书质量。要求编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还必须有较强的修志业务工作水平,更应具有驾驭资料的能力,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料,按篇目结构做好内容配置。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如何做好内容配置工作,尤其是在县志各专志初稿编纂中要求更高。在专志编纂中,要求上下限内容基本要素要齐全、连贯并相对应,以便于比较分析;而做好过程节点的内容配置却十分关键而复杂,这就要求编者紧扣写作单元主题,选取事件发展过程中带有开创性、代表性、典型性、标志性方面的事、人物、数据等作为过程节点资料,以时为序有机组合编写。做到既不能滥用资料也不可惜用资料,每个竖写单元志稿时空分布相对均匀,即不能写成“流水账” 也不能时空跳跃过大,更不能是资料的时序堆砌物,要遵循事物(件)发展规律或盛衰变化,使志稿达到主线明确、纵不断线、彰明因果,有较强的特点特色和内容深度,以增强志稿的可读性。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在资料收集阶段我们即着手初稿编纂的准备工作,向全县印发县志初稿编纂的业务要点,组织承编单位主笔学习讨论,并在资料收集速度较快的县委宣传部、县交运局、县农机局和西安丰镇等单位进行初稿编纂试点,提请上级业务部门专家审读,召开现场会点评,将试点初稿印发全县,指导面上工作,使县志初稿编纂保质保量的有序推进,为志书总体质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终审验收时认为宝应县志稿内容配置基础较好,易于审读,基本没有提出内容配置不当或内容补充调整、偏题跑题等方面的问题。
四把部门“三审”关,在史料核实上做文章。对志稿进行部门“三审”(初审、复审、终审),是志稿成稿后为提高质量而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县志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提请县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县志稿必须全部经过部门“三审”,并对部门“三审”的范围、内容、质量标准、审稿过程及方法等作出详细规定。志稿初审、复审以篇为单位,由该篇牵头部门组织,承编单位现任领导、中层干部、专业人士和历任老领导等参加审稿。志稿部门终审改由县志办组织,结合县级初审进行,以篇为单位召开县级初审(部门终审)会议,审稿人员由县志办组织,除志稿承编单位相关人员外,还聘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和县级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审稿。在上述审稿中,县志编辑部业务副主编都参与审稿并发表审稿意见,进行总体把关。在部门“三审”中,对审稿要求和质量标准等都有明确规定,而将志稿史料核实作为部门“三审” 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即要求认真审核志稿所记史实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重大史实是否有遗漏、发展过程记述是否确切而清晰、所记事件要素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等。各承编单位都十分重视部门“三审”工作,不少单位主要负责人都亲自审稿并到会发表意见,审稿人认真审稿,审稿会上踊跃发言,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修改建议。如城乡建设篇审稿会从下午2点钟一直开到晚上7点多钟;又如在环保篇审稿会上,审稿人认为宝应人为建设生态宝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等,在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关停了一大批污染源企业,才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县、生态县、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等一批“国”字号品牌,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内容记述份量和深度。正是我们严格推行志稿部门“三审”,对志稿史料进行核实和补充,使志稿内容得到有效充实提高,以致于在后来的市级终审、验收中,基本没有提出内容方面的调整和补充意见。
五把复审关,在县级层面提升志稿质量上做文章。部门“三审”结合县级初审结束后,我们即组织县内复审。县志编辑部极为重视复审工作,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复审,研究制定复审实施方案,将复审要求和审稿要点印成书面材料,而审稿要点中重点突出要求审稿人应站在县级层面对志稿进行审读。复审参加人员除现职县级领导外,重点聘请志书断限内历任县级老领导和部门老领导计200余人参加审稿,我们逐一登门送上志稿和审稿要点。个人审读结束时我们又登门收集志稿和听取审稿意见,并选择部分代表召开复审会议,对志稿提出中肯评价,顺利通过复审,收集修改意见1000余条。在这次复审中,参与复审人员认真审读志稿,积极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尤其是历任县级老领导,本轮修志断限内他们都是亲历亲为者,为了对志稿內容进行核实、补充或调整,不仅翻看自己当时的工作笔记或査档,还找相关人员帮助共同回忆。例如一位长期分管农业工作的县级老领导对农业篇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科技兴农、生态农业和水生蔬菜业、水产业等篇中水资源开发方面提出了深层次的修改意见,我们对此极为重视,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题修改小组,用了两天时间详细听取他的意见,研究制定详细的修改方案,并多方査找资料修改补充志稿,修改后又请他审读并听取他的意见,使这部分志稿内容更贴近历史进程,并在志稿内容记述深度和特点特色上有了较大提升,以致在终审时受到高度评价。
六把分纂总纂关,在志稿“总”、“合”上做文章。志稿部门“三审”接进尾声转入复审阶段时,即着手准备志稿分纂工作。为探索志稿分纂要领,先进行试点篇分纂,并请市方志办专家对试点篇进行分纂点评,形成志稿分纂实施方案。分纂要求除政治观点、行文规范、文体文风等问题外,重点抓好以下问题的篇内统筹协调:篇目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志稿内容记述是否恰当、是否交叉重复,上下限把握是否到位,过程记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详略得当;各种名称使用是否统一、准确;数据使用是否科学、确切、准确,是否文表对应,前后文是否统一;资料选取是否真实、系统、科学,等等。在分纂中,我们建立互审点评制度。即志稿先由分工责任编辑按要求分纂,分纂后提交给县志业务副主编和各责任编辑审读,每周召开例会进行点评,点评后交由业务副主编“一支笔”审核汇总,形成分纂稿,重点篇目还请市方志专家审读并点评。
分纂工作结束后,志稿转入总纂工作阶段。我们成立由主编、业务副主编和三名责任编辑组成的5人总纂工作组,首先组织工作组成员重新学习讨论有关志书业务建设规范和质量标准方面的文件,深入讨论研究总纂工作要点,明确总纂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站在全志的高度,对各分纂稿按志稿质量标准和行文规范进行统一标准的总装和合成,即在“总”、“合”上下功夫。通过总纂,重点在全志间协调解决如下问题: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内容记述各篇间是否有交叉重复,合理交叉部分记述角度的调整,在各篇间体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上重点篇、特色篇是否突出鲜明;各篇、章、节下无题概述(序)的统一和规范;全志间各种数据的核实和统一;各种名称的规范和统一;政治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在政治上产生歧义的用词用语;文体文风的规范统一,以及表式规范和图照使用等等。在总纂实际操作中,我们坚持“一支笔”统稿与发挥集体智慧相结合的原则,对总纂工作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明确业务副主编为责任“一支笔”,每周四召开总纂工作例会,集体讨论总纂情况,由“一支笔”汇总自主修改成稿,再由主编审核后拿到工作例会上讨论定稿。而对于文体文风方面则坚持“一支笔”全志修改贯通,以消除各责任编辑分纂稿残留的文体文风方面的痕迹。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既发挥了集体智慧,又坚持了“一支笔”贯通的原则,使志稿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七把终审验收关,在专家意见上做文章。在志稿终审和验收稿修改中,我们首先对专家组提出的志稿修改意见或建议进行逐条分类整理,针对每条意见结合志稿情况和宝应实际提出修改方案,在编辑部全体人员会议上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志稿修改总方案,吸收专家组评审修改意见或建议达90%左右,将修改方案报市方志办审核通过后组织实施。在志稿修改中,按照志稿修改方案对县志编辑部人员进行分工,责任到人,修改标准明确,并按时序制定出修改完成时间表,每周召开业务工作例会,各责任编辑将志稿修改情况在会上交流,组织集体讨论定稿。
八把精细打磨关,在行文规范上做文章。志稿通过市级终审验收后,志稿质量已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志稿质量,结合志稿进印刷厂排版校对,我们又进行了四轮精细打磨。对每轮打磨我们都精心准备和组织,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从宏观的篇与篇之间的篇目结构、内容交叉重复、前后文照应、各种名称的统一、各种数据的前后验证、文风统一等,到微观的篇内及单个记述单元的内容完整、文字表述、错别字、标点符号、文表对应、表格规范、数据验证、小数位统一、数量单位、计量单位使用规范、政治观点以及印刷排版等都重新进行审视。侧重点在行文规范方面,梳理出易错情况清单,组织责任编辑认真讨论学习领会,并制定激励机制和考核方案。责任编辑按分工篇目进行相互交叉审读修改,每周召开业务工作例会,集中讨论志稿打磨情况,最后仍由“一支笔”汇总审核修改,期间还聘请有关方志专家对全志进行精细修改。四轮志稿精细打磨期间,累计有数千条修改建议,光错别字就有数百个之多,同时也完成志稿排版校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志稿质量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四轮打磨结束,主编签字付印。
 
                            (作者:宝应县方志办  王鼎良)

出处:不详
上一篇: 宝应县镇、区志编修实用手册(一)
下一篇: 没有了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大道88号   宝应县档案馆(中共宝应县委党史编修中心) 2011 版权所有  
办公室电话:0514-88284135    传真:0514-88288823     电子信箱:bydaj@163.com   苏ICP备150359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