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特色宝应宝应名胜
   
特色宝应
宝应名牌
宝应名胜
宝应特产
宝应地名
宝应掌故
 
 
宝应名胜
 
孔庙与大成殿

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建于南宋的嘉定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地共约五十多亩。其周围城市河环绕,石桥临空,南濒秀水,北倚“高峰”。当时的迎秀门、状元桥、泮池(即孔子的砚台池,后又称做养鱼池)、棂星门、鼎甲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天魁亭等建筑,依次排列城中轴线。东为副学署,西为射圃厅,布局对称,各得其势。副学署的大门为一高两低三楹古牌楼,中楼楣上有“鹏搏九万”四字;其下三楹上楣分别为“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冯煦的匾额,巍峨壮观、气势雄伟,俗称“三鼎甲坊”。学宫的后面,堆土为山,竖方亭于其上,名曰“状元峰”,通常称之为“学墩”

到了清代中叶后期,由于迭经战乱,孔庙包括副学署的大部分建筑物已毁坏。民国时期,射圃厅被改为体育场,孔庙则被改作小学校,东侧副学署曾设过中学。至解放初,迎秀门、泮池、三鼎甲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都还保存完好。六十年代后期,泮池被填平,在上面建成了房产公司。状元峰原已低矮,后亦逐渐被夷平,在上面砌了实验小学的教室。棂星门经过改建,已非旧貌。三鼎甲坊在“文革”时期被作为“四旧”拆除。迎秀门的上半截已毁,但下半截的遗迹还依稀可见。唯有大成殿、明伦堂尚保存完整。近年,市、县有关部门为了保护文物,又划拨数十万经费,并聘请扬州市古典园林设计建筑处的能工巧匠,对大成殿进行了全面修缮。而殿前的两株古银杏树,虽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却依然枝叶苍翠,一片生机。

上一篇:鲁垛九龙口
下一篇: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大道88号   宝应县档案局 2011 版权所有  
办公室电话:0514-88284135    传真:0514-88288823     电子信箱:bydaj@163.com   苏ICP备15035976号-1